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91273.html

三位已退休的好友临时决定去永宁老街走走吧,就是闲逛,顺便住一晚可以喝茶聊天,可能退休后的状态更喜欢那种毫无压力的休闲生活吧,想独自呆家里看看书、上上电脑就呆家里,想出去闲逛、旅游就随时出发。退休前尽全力把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退休后一定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永宁老街,我年4月带过一帮人(大人小孩子16位)来玩过,并在当时的永宁卫青年旅舍住一晚,当时带这帮人出来的初衷:走走老街,逛逛金塔湾,小孩子一起玩,大人们一起泡茶聊天。此次带两位过来的初衷:白天到处闲逛,晚上喝茶聊天。

周一下午3:00我们准时出发,直接打滴到“石狮南门七号小院民宿”,民宿就在永宁古卫城的南门,想不到打滴可以到民宿门口。现在的出游方便了许多,滴滴打车能替你搞定一切,就是两字:花钱。一程八九十块的票票,其实不贵的。自驾游确实会带来好多便利,但想想大家是省钱了,却让开车的人那个累啊!短程还可以,长一点的路程,应该考虑包车更合适。

民宿还是原来那种闽南石头老房子,只是现在这个地方更安静,更宽阔,依然是那种青年旅舍的经营模式,适合自由行的游客,价格实惠,装修简洁,干净舒适,有更多休闲空间,让你晚上泡茶聊天。因为是非周末,不用担心没房可住,民宿有前院、后院两幢房子,晚上除了来自北方的一家子,再就是我们三位,自然能自由选择,我们还是选择前院的两个有浴室的房间。

办理住宿时,接待我们的竟是原永宁卫青年旅舍的店主“葱头”,据说这家民宿是那位原永宁卫青年旅舍老板“蔡蔡”与她合作经营的民宿。故人相见,自然亲切了许多。安排好住宿,想出去逛逛,“葱头”告诉我们不到半小时会暴雨,先带我们上后院三楼天台拍拍乌云密布的天空。

尽管快要下雨了,还是决定出来周边逛逛,下大雨时可以人家走廊或屋檐下躲躲雨。听说后天是永宁祭祖大典暨巡境活动,各条小巷都插着彩旗。

路过的一个半边井,上面介绍:早年间永宁淡水资源稀缺,永宁老街旅菲华侨陈增沛主动将自家小段围墙退回半尺,改建在水井中间,将井口外露,让邻里随意取用,深得众多乡邻的赞誉与感激,此井因而被乡邻亲切地称为“邻里井、”半边井“”。

出来不到10分钟,此时倾盆大雨,只好躲进寺庙边上人家的走廊里。这暴雨一下,眼前的层层石阶倒成了低洼小瀑布了。

毕竟是暴雨,雨很快小了许多,撑着伞继续雨中小逛。

宁东楼,这是永宁卫城里最具标志性的番仔楼,建于老街顶点,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永宁。上世纪20年代,菲律宾华侨陈值鱼聘请名师精心设计,从海外运回大批钢筋水泥回乡建设华屋。年发生七一六惨案,这里是日军血洗永宁的临时指挥所,年台海紧张时,这里是苏联专家监视台湾海峡的前哨。

三合茶社,如果逛累倒可以进去喝喝茶的,比起六年前,这里算是有开发了。

这应该是那城隍庙吧,据查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与永宁古卫城同样历史悠久,时间匆促,未去细究,后天是永宁祭祖大典暨巡境活动,显然今天不少信男信女在准备着。

小东门李氏番仔楼,门头的“陇西传芳”就是李姓,年,日本军队登陆永宁抢劫物资,而这栋番仔楼正是受害的番仔楼之一,她的主要结构被日军轰炸,从而剩下如今钢筋裸露的样子。

闽南好多地方都可见这种出砖入石的老墙,“葱头”抢拍的,不错!

因为正好周一游客不多,“葱头”带我们出来转转,有了她就能很直接去走走那些景点,而且还能帮我们拍一张合影了。

永宁古卫城位于永宁镇近海处,明洪武27年筑建,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这是小东门,还有南门、北门、东门未走过。

晚餐“葱头”推荐我们还是去六年前去过的那家“远芳饭店”,确实价格实惠,而且挺合口味,两位大赞好吃好吃,看来两位还是比较好伺候,第二天原本想去“阿查姜母鸭饭店”用中餐,结果人家今天可能有事停业了,玲玲说那还是去那家吃吧。

每次回民宿都会经过永宁老街,这曾经的繁华街市,如今冷冷清清的。这一次永宁老街不是我们游览的重点。

晚饭后三人没事就喝喝茶、聊聊天,下了雨的天凉爽多了,可以说甚至有点小冷,但因怕打扰到别人,就在走廊喝茶了。

早上起床洗潄后,拍拍民宿院子里哪些不知名的小花,再一一百度一下,是啥花?两种颜色的花,我俩百度是使君子,一中药,但金旋查的却另一名字,不知哪个正确?

小院里还种了百香果,想象得出藤架上挂满的百香果是啥样的?

红雀珊瑚,第一次看到的小花,分布于西印度群岛。

蓝雪花,以前常看到,却不知道有如此美的名字。

这是长寿花,又名丁香水仙,花语:长命百岁,福寿吉庆,

一处砖石混建的闽南古厝,只是已荒废没人居住了。

一处重新修旧如旧的残墙,显然为旅游开发而修建的。

看到有一“干”姓小巷,永宁古卫城的一个特别的姓氏,据说来自蒙古。拐了进来,看到的是闽南古大厝。

应该说永宁古卫城还是有不少值得你去拍摄的东西,很多最闽南的东西,这里依然保留着。难怪那位“蔡蔡”一直在推介永宁古卫城的那些历史文化,这样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极有历史底蕴的古老文化很需要年轻一代去传承与发扬。

这一条永宁老街就是八十年代初期也还是挺热闹的,今日老旧店面依然有经营的已经不多了,老街归于寂静,更多的只是承载着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了。

因为雨后的第二天中午还是挺晒的,我们决定午休一下,再民宿里喝喝茶,晚一点再去看看北门那边的番仔楼,

这是四王府,据说海边一般庙宇会比较多,因为出海打渔还是靠天吃饭,所以,需要神明的庇佑。

装修一新的教堂!蓝天映衬下格外肃穆。

闽南古大厝都会出现那种“衍派”和“传芳”的字眼,一般是说明它的姓氏,“衍派”是姓名的发源或渊源,“传芳”是姓氏中某一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紫云衍派”为黄姓,玲说“颖川衍派”为陈姓,我说“清河衍派”为张姓,还有“锦秀传芳”为庄姓......

永宁古卫城更多的是行走在这种安静的石头小道。应该说闽南一带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建得最多的当属这种石头房子。

两幢出砖入石的房子,房间已破损得住不了人,但墙面依然保留完好。

养浩楼的番仔楼,此楼因“吾善养浩然之气”为名,由菲律宾华侨董春炉建于年。

在养浩楼建成后一年,董春炉的堂亲董春发就在隔壁另建一座三间张四榉头、风格与之相似的迎熏楼。“迎熏”二字的意思是指迎接美好。

难怪“葱头”让我们一定要去看看“养浩楼“与”迎薰楼“,雕刻工艺极其精美。很感慨后人没能好好保护,除了租住给外来打工者,多数是人去楼空了,枉费漂洋过海的华侨当初的良苦用心了!

番仔楼是中西合壁的闽南民居建筑,多为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和南洋建筑的优点,工艺价值高,各种雕刻精美,让后人惊叹不已,是闽南侨乡的建筑瑰宝。

养浩楼边上的拱北楼,不知拱北是何寓意?围墙内还有块小菜地,金旋说:这是她所向往的住处,有块小菜地种种菜。只是这样的地方,室内得装修成既有闽南元素,又有时尚特色,住起来才舒服。

拱北楼不远处,有一”太原衍派楼“,为王姓人家,说明如今闽南主体居民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观潮楼,顾名思义站在楼上可观不远处的浪潮,主人王亦抛,一大特色就是外廊几十根立柱中间的拱券形式多种多样,设置筒拱、尖拱、火焰拱、三叶拱、椭圆拱等多种形式。

观潮楼边上的王氏番仔楼,外面门楣是”太原衍派“,里面门楣是”开闽传芳“,这均属王姓。

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从一幢别人家楼边上可以去拍拍观潮楼,一栋比较完整的精美的楼竟然里面如此杂乱,可惜了。

这是董氏番仔楼,没有去细看了,似乎也另有一番特色。

迓春晖番仔楼,网查:也是永宁老街顶街一栋风格独特的番仔楼,主人是一位李姓华侨。与其他番仔楼一样,每个细节都十分讲究。上到二楼,在走廊上就能眺望老街景色,颇有一番意境。而二楼厅堂前几扇窗户及厅口门楣上,用细木条拼出“传家孝友,华国文章”、“一堂喜庆,满室荣华”及“八卦”图案,如果不是仔细揣摩,加以推敲,实难读懂。而二楼镜面墙两边錾砖堵就有一副圆形篆字对联,不少慕名前来参观的摄影爱好者和文史爱好者,都难以读全,真叫人赞叹古人的诗联造诣及精湛工艺。其实这样有文化的东西确实需要人家讲解才懂。

这一次来永宁古卫城的看点不是永宁老街,而是永宁番仔楼,它确实有好多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东西,网上一查,竟然还有好多我们没有光顾的番仔楼,真的要去细看,呆一天是不够的,而且如果可以,最好有熟知当地文化的人带去最好,恐怕这样的人不多。看完这些番仔楼,我就跟两位说:我这次的一个题目就是“如果你想看看闽南番仔楼,那就来永宁古卫城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huaa.com/cshwh/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