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遇秋翁
春遇秋翁 文/陈益林 金边吊兰是居室内极佳的悬垂观叶植物,她的姿型既刚且柔,形似展翅跳跃的仙鹤,古有“折鹤兰”的美称。同时,金边吊兰又是—种极好的室内空气净化花卉。 由于家里花木已多,一直不曾请金边吊兰入室。不承想,数月前的一天,妻一下子抱回一大摞金边吊兰。 用了十多个花盆,还不能一一安顿老先生送的金边吊兰,剩余的一堆就随便安插在种有木槿花的直径近一米的大花盆内。 原以为吊兰比普通吊兰娇气,其实不然。一种下去,没过几天庭院中所有的吊兰便挺身鲜活起来。后来冬深天冷,我把小花盆中的金边吊兰放在室内保暖,沿楼梯一字儿排开,一条由高到低的室内绿化带生动了我家一个冬季。 因为是去年腊月十九立春,今天春来早。正月未尽,新正月杪已是艳阳暖春。忽然想起妻曾说过,那位八十有五的老先生曾发出过邀请,欢迎我们夫妻俩到他府上看花。3月10日,周六下午,正好有空,与妻径造老先生府第而去。但妻没问清老先生家住什么路,几号门牌。只记得老先生说家在沙家浜酒店北面附近,家门外花木最多的就是他家。 在麻车埠小区稍作探寻,就找到了一家房前屋后花木扶疏的宅第。大门附近一位长身玉立的老者正在用长铁钳清除绿化带上的纸屑果皮之类的垃圾。妻上前一认,就是那位送我们金边吊兰的老先生。 老先生白发皤然,腰杆坚挺,清癯硬朗。待认出我妻,便热情地邀我们入门。 入得门来,庭院中高低错落,摆满各色花木,茶花、四季海棠、佛手、长寿花、金边吊兰、各种兰花,应有尽有,而尤以兰花居多。各个品种的兰花,不下二十盆。庭院东北角一个高架上的大花蕙兰尤其引人注目。大花蕙兰适宜低纬度地区栽培生长,江浙一带极难成活。一般人家,从花木市场购得大花蕙兰,爱赏数月,等到来年,花萎叶枯,就只能弃之如敝屣。而老先生家中的大花蕙兰却在新正之月花繁叶茂。一问秘诀,老先生带我们到边上一屋,里面有地下室。原来不少畏寒花木,一到冬季,老先生就搬入地下室保温。 庭院中的一处高台特别惹我感兴趣。老先生在高台上堆上一些比较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形成人工小山景观,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以及宝石花及其他一些多肉植物高低错置其间,匠心独具,别有生趣。正恨我家庭院花木缺乏层次感,而我闲置的鹅卵石、观赏石正多。老先生的庭院布置让我茅舍顿开,回家后决计堆一假山,以安顿那些小盆栽。庭院东南角的桌子向我们揭开了老先生爱花养花的雅习真经。老先生常年订阅着《中国花卉报》,两本厚厚的剪报本倾注着老先生的痴花爱花心血。第一册封面题签“各色兰花”,第二本封面题为“各种花型”。从剪报本封面得知,老先生姓李名“承培”。桌上还有《中国电视报》《钱江晚报》《东阳日报》等各种报纸。李老先生说自己爱喝自己浸泡的枸杞酒,今年八十有五,除了有点重听,背不驼,眼不花,不用老花镜,常常读书看报,有空就爱蒔花弄草。 老先生又带我们到隔壁的东厢房一走,此处又一大秘密存焉。怎样让茉莉花安全过冬?老先生有自己的土办法。他在东厢房的前厅用砖块垒了一个方形小小屋,上盖木板,前辟门洞。门洞上垂一塑料布作门帘。小小屋内储满了越冬的茉莉花。因为小小屋既透气,又保暖,里面的十来盆茉莉花,除了门洞口处一盆略有冻伤痕迹,其余的每株都显得油绿青翠。高手在民间,此言不谬。 出得屋来,李老先生又带我们到房前屋后转悠。屋前绿化带上,是一溜的红花檵木。春阳烘蒸,再过数天,这一溜红花檵木吐蕊扬芳,喷红溅朱,一定是小区一大景观。 房子的西边,用砖块、水泥预制板等搭建的花圃中,满是菊花苗、茶花、金边吊兰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灼灼花开的木瓜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都是我喜爱的花种。试种过一两回木瓜海棠,存活了没几月。在李老先生处看到花开如此繁茂的木瓜海棠,真是如遇故人。 李先生房屋的西北角,高的是红豆杉、金桔,低的是茶花,矮的是芍药、佛肚竹。红豆杉的树皮曾被人窃取,李先生心疼得只得用水泥封糊好树的受伤处。那棵茶花,植株也就80来公分,但花开朵大色艳。是不是传说中的童子面茶花?问李先生,李先生耳背,答非所问。李先生家房屋北面是后门,后门口又是一大花圃,又是遍植诸色花等。想李先生平时,养得满院满圃的花,喝的是自己炮制的延年益寿枸杞酒,读的是修身养性、家国情怀报,怪不得八十有五,体格清健。妻说,好几回,李先生到江滨社区,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李先生八十多岁的老翁,骑车依然轻盈自在,真有他的。 看到李承培老先生,总让我不油地想到冯梦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小说中的花痴老人秋先。记得小时候,看到过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秋翁遇仙记》,对那位爱花如命,感动花神下凡的老人印象极深。小说中写秋先,“若有一花将开,不胜欢跃,或暖壶酒儿,或烹瓯茶儿,向花深深作揖,先行浇奠,口称花万岁三声,然后坐于其下,浅斟细嚼。酒酣兴到,随意歌啸。身子倦时,就以石为枕,卧在根傍。自半含至盛开,未尝暂离。如见日色烘烈,乃把棕拂蘸水沃之。遇着月夜,便连宵不寐。”“那老者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馀年,略无倦意,筋骨愈觉强健,粗衣淡饭,悠悠自得。” 你说,这李承培先生与秋先老人是否很有几分相像? 图片:取自网络 长按 陈益林砥砺前行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huaa.com/cshjz/2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花匠私家秘诀15例,送给三伏天在家养花
- 下一篇文章: 长寿花繁有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