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橄榄油,调和整瓶食用油一群油耗子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49314.html 前言 医学界将“橄榄油”公认为21世纪最益于健康的食用油之一。被人们誉为"液体黄金"。 序 年我国橄榄油进口总量超过吨:多力、欧丽薇兰、贝蒂斯等国际知名油企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将独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液体黄金带给了中国高端消费群体。 “橄榄调和油” 年本土油商们结合中国消费特色,一律采用橄榄颜色外瓶,将橄榄原果外形放大,采用橄榄油与大豆油、花生油等混合降低成本的方式,借用橄榄油的独特美誉瞬间走进了中国家庭餐桌。 金龙鱼、金浩、长寿花、西王、福临门、恒大兴安等数十个食用油企推出的价格在元左右的橄榄油调和油,一夜之间取代了国际油企所销售的价格在元以上的橄榄油。 风云突变 橄榄果的珍贵与稀少,导致各种造假、参假丑闻接踵而至。 年,意大利对橄榄油造假行为展开了“净化橄榄油”行动,最终63人被捕,63个农场被没收; 年意大利政府再次针对勾兑橄榄油的参杂行为展开围剿,13家大型橄榄油生产商被卷入丑闻。 年意大利都灵检察官对包括卡拉佩利在内的7个意大利橄榄油品牌样本分析发现,其产品涉嫌以次充好、商业欺诈。 “中国特色”橄榄食用调和油高奏凯歌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中国油企凭借低廉的成本和鲜明的包装一路高歌猛进,中国橄榄油消费需求一度突破吨,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油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中国规范“橄榄调和油” 年5月15日,盐城市东台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没有标明橄榄油的含量,违反了GB-的规定:责令其改正,并处以合计元的罚没款。 -06-0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12批指导性案例: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 年10月30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涉案商品应当对添加的橄榄油含量予以标示,其未作标示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予以十倍赔偿消费者。 年11月7日成都市成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金龙鱼橄榄原香型食用调和油违反《食品安全法》,予以行政罚款元。 自此,中国开始针对橄榄油造假展开雷霆行动。 雷霆之下,未见雷击, 戏剧反转。 1、年11月2日,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荣氏橄榄葵花食用调和油”未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不予以立案。 2、年11月7日,青岛市李沧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利橄榄葵花调和油”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违反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问题,不予立案。 3、年10月27日,成都市青羊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恒大兴安芥花籽橄榄食用调和油”未标注成份含量符合GB的相关规定,不予立案。 4、年9月5日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法院:“橄榄葵花食用调和油”未标注具体含量,属于外包装瑕疵不足以认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予以惩罚性赔偿。 直至年11月19日,笔者老傅走访湖南、广州、上海共计18家大型超市,目前金浩、恒大兴安、金龙鱼等橄榄食用调和油依旧热销市场,依旧没有标注橄榄油的具体含量。 橄榄油在中国面临寒冬 随着“一滴橄榄油,调和整瓶食用油”的行业潜规则。橄榄油的消费市场逐渐萎缩。 通过对比纯正橄榄油和此类热销橄榄调和油,调和油呈现四个特点:无明显的颜色、无明显的气味、无明显的味道、无明显的结晶。这样的橄榄调和油已经不具备任何橄榄油的特性和营养价值,与普通的食用油无异。市场热销的橄榄油调和油中到底含有多少橄榄成份成为谜团。 然而中国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价格相对较高的橄榄调和油与普通食用油并无差别,加价购买的橄榄调和油与普通调和油似乎只是在外包装上存在颜色和宣传的差距,传说中的各种特殊营养和功效并不存在。 橄榄油已然在中国食用油市场面临寒冬,众多国际油企开始缩小生产规模,预备撤出中国市场。中国油商依然持续着低价的橄榄调和油的销售。纯正橄榄油已经逐渐退出了中国食用油市场。 最后一记重击 年9月25日,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回复恒大:不强制要求食用调和油中原料油的含量。(备注:此回复特别针对恒大销售的橄榄调和油被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一案) 至此,中国再无橄榄油,橄榄油不属于GB规则中的“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地中海的那一片橄榄林终究倒在了中国调和油的成份不明的糊涂账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huaa.com/cshxt/8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行业风云西王食品ldquo蛇吞象
- 下一篇文章: 中信建投证券每日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