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中秋

几乎每年中秋节,都要自己篆刻一方“花好月圆人寿”。“花好月圆人寿”不仅是百姓的一种寄寓,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而精神生活缺乏的社会里,极易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而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现代人喜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甚至以孩子入重点学校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提高了。于是,便有愈来愈多的人,从主观的或者被动的跟风,进而丧失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

如果片面的以财富来衡量生活品质的话,那富人们是不是都有生活品质,或者穷人就注定没有生活品质呢?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社会各阶层,上到高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都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中秋佳节,难免说吃的。月饼从大饼,以油浸面皮裹以内瓤(如五仁、比如椒盐、豆沙等等),重油重糖后的转型升级,一入豪门,丫鬟变太太,便赋予新的功能。

这是第一次质变,是升华,因为比大饼好吃,是给人吃的,是实的。第二次质变,以“礼多人不怪”的由头,相互比拼,普通月饼变礼盒月饼,这次是异化,是给人看的,是虚的。包装越来越华丽,盒子比月饼贵,现实版的“买椟还珠”重新上演。

包装是赋赘,时令食品转化为礼盒里的月饼,加入保鲜剂,干乎乎的,硬且脆,一掰就裂纹,那是“长命牌”储存物,那样的月饼一年四季都有。

我喜欢前店后厂的刚出炉的新鲜月饼。有几年回上海,福州路一路逛来,拐到杏花楼,那里有刚出炉的月饼,皮浸重油,瓤是椰蓉,软软的焦黄,一口下去,几粒齿印,满唇流芳;也特别喜欢南京路的食品一店里起酥的苏式月饼,豆沙馅的,垫一页纸,托着吃,走在南京路上,边吃边走,“实惠”便是。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

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秀外慧中,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

前几年,有人将文化概括为四条: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无需提醒的自觉和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其中无关金钱财富,这也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基础。

工匠做好自己的活计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

农夫把田里的庄稼化成最好的收成,也是生活品质;

早餐买两个馒头和一杯豆浆果腹,我知道同样的三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更是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我们最大的忧虑,不是少数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

天气预报中秋节是个晴天,桂花有些迟了,但会再开,但愿我们在花香飘散的月圆之夜,吃到比大饼好吃的月饼。

-END-

配图丨来源于网络

文字丨张斌海

篆刻丨张斌海

编辑丨马马

合肥市懒悟·贺泽海艺术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huaa.com/cshwh/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