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s遵义花甲老人刘沛银不等不靠不要勤
在脱贫的路上他自发奋勇,积极进取,坚决不做脱贫攻坚思想上的“落后者”;他自力更生,发展养殖,不做脱贫攻坚发展上的“滞后者”;他积极作为,勤劳致富,不做脱贫攻坚小康路上的“掉队者”。 他叫刘沛银,是年拟脱贫出列村——汇川区毛石镇大梨村的普通农民。 在脱贫致富路上,刘沛银始终坚持“不等、不靠、不要”,于年率先脱贫。虽年已“花甲”,但他仍需赡养近百岁的双亲和供19岁的儿子上学,用勤劳双手撑起一个家。 —朴实的“庄稼汉”— 日前记者走进大梨村田坪组,一位脚踩破旧“解放鞋”,身着蓝色上衣和黑色旧马甲,不怎么厚的西裤挽至膝盖的老人向记者走来,这位老人,正是刘沛银。 待老人走近,记者才发现,老人脸上竟还有些未拍去的泥土,老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刚从地里回来,身上到处都是泥巴,你们快到屋里坐。”刘沛银指了指不远处刚“五改五化”完的房子,兴冲冲地告诉记者。 跟随刘沛银的脚步,走过50多米的田坎,来到刘沛银家中,两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正围坐在煤炉边烤火。 记者不禁问道:“婆婆,您身体怎么样啊?”“婆婆,快冬天了,这个火够不够暖和呀?”等待半天没有回应,记者再一次提高嗓门问道:“婆婆……”“她听不见,也看不到了。”一旁的刘沛银解释说。 原来,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再加上年轻时过度劳作,刘沛银母亲的视力与听力都已严重受损,也正是为了照顾双亲,刘沛银才选择留在家中,种植庄稼、发展养殖。 刘沛银告诉记者,家中还有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儿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今年孩子高考失利,虽家贫,但刘沛银从未让孩子放弃学业,在生活上也竭尽所能给儿子最好的物质保障。“只要孩子有‘出路’,累点、辛苦点又有什么。”刘沛银十分坦然。 —不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小人”— 虽只有小学文化,但刘沛银志可不短。他自立自强,坚决不做脱贫路上言语的“巨人”、行动的“小人”。 今年刘沛银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养殖肉牛4头、生态猪5头。另外还与企业合作,订单养殖生态猪5头,目前已出栏2头,收入余元。 “我还种了4亩玉米、3亩高粱、3亩辣椒和1亩水稻,光是辣椒和高粱,收入就近万元。”算起收入账,这位年逾半百的老人眼里满是笑意。 刘沛银告诉记者,年底8头生态猪出栏后,预计可收入2万余元,而4头肉牛,则可收入3万余元。在刘沛银眼中,贫困打不倒勤劳的庄稼人。 他与妻子二人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誓做脱贫攻坚路上的“进步者”,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年,刘沛银还因思想先进、奋发进取的优秀品质,被评为大梨村“五好家庭”之“自立自强先进模范”。 其实,在毛石镇大梨村,像刘沛银这样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的“领跑者”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大梨村离“年底拟定脱贫户人”的目标更近了。 来源:聚焦汇川记者:周丽熊晓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shouhuaa.com/cshjz/11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入夏蚊子太烦人,试试家里种这三种驱蚊植物
- 下一篇文章: 什么龟背竹长寿花,也不如2种树,养